Search

台達電鄭崇華董事長今天投書中國時報,憶及他與本校劉炯朗前校長的緣份與交往,情真意切。
  • Share this:

台達電鄭崇華董事長今天投書中國時報,憶及他與本校劉炯朗前校長的緣份與交往,情真意切。

全文如下:

文/鄭崇華

我與劉炯朗校長結緣很早,60多年前,在我就讀成大電機系時,就對這位學長仰慕不已。

當時學校的公佈欄上,張貼著劉炯朗學長的照片,以及轟動全校他以全額獎學金入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消息,我雖未有機會謀面,心中對這位學長十分欽服。

1998年得知劉炯朗學長回到台灣,赴任清華大學擔任校長時。我非常感動他對台灣高等教育的付出,主動致電聯繫與劉校長見面。當時台達發展到一定規模,我希望能提供捐助,鼓勵更多教師追求學術卓越。劉校長建議成立一筆講座,於是我與劉校長共同決定以「孫運璿」先生命名此講座,以紀念孫資政對國家的貢獻。之後我再捐贈清大台達館,這些都是當時劉校長幕後促成。

也因此有機會和劉校長有更多互動,許多餐敘和活動上他總是妙語如珠,表現出深厚的人文素養,經常讓身為理工學弟的我,感到望塵莫及。我們共同參與的成大電機系友會中,劉炯朗學長對於老師及師母體貼照顧,即使他在國際上獲得傑出學術成就,但與系友見面時,卻仍維持一貫謙遜與幽默的態度,讓大家如沐春風。

劉校長從清大退休之後,長達15年時間在電台主持節目,曾出版數十本科普、人文、社會科學書籍,我一方面佩服他能持續不斷耕耘教育工作,一方面訝異他如何能有如此豐富的撰寫題材。當我向他提出真心的讚佩時,劉校長以一貫謙虛地回答我:「這些都是我絞盡腦汁,用功整理的內容。」

劉校長對台達許多公益項目,一直給予許多支持和寶貴意見。2015年12月,全球聚焦巴黎制定新的氣候協定,劉校長風塵僕僕一路陪同台達團隊前往巴黎,出席相關論壇與展會。我特別記得在一場國際論壇中,劉校長以杜甫詩句「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」期勉台達,劉校長儒家心胸,令人感佩。

台達許多公益活動都有劉校長的身影,去年在日月潭8K環境影片放映;今年初在疫情爆發之前,我們才一同到日本,參與台達在森美術館所舉辦的展覽。近年陸續有幾所大學授予我榮譽博士,劉炯朗學長必定是我首位邀請的貴賓。他的出席,常常帶給我心底最大的支持和肯定。今年11月中,台大也將授予我榮譽博士,劉炯朗學長也是我第一位告知的好友,他十分為我高興也給予鼓勵和祝福,但未料他這次無法親身參與,實是我心中最大的遺憾!

今年十月初,劉校長提前和我分享IEEE 雜誌對他做的專訪。其中,他被問及給所有人的建議時,劉校長回答:
My advice to everyone: young or old, successful or not-yet, treasure every opportunity and every friend around you. 他說: 學無前後,達者為師。

劉校長自身博學多聞,卻謙沖為懷。他關心身邊每一個人,使得跟他接觸過的人,無不感到溫暖,很自然成為他的追隨者。這讓我想起論語「學而」開宗第一篇所描述: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」

我永遠懷念劉校長,一位真正美好的君子。

全文連結 👉https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20201111000671-260109?chdtv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國立清華大學成立於1911年清華學堂,1956年在台灣新竹復校,秉持「自強不息,厚德載物」校訓,致力培育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五育兼優,兼具科學與人文素養的領導者和社會公民。
View all posts